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

图片
 首页  部门概况  党建工作  发展规划  依法治校  档案工作  乡村振兴  外事工作  公共下载 
通知公告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十四五”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专项发展规划
2023-11-02 11:04  


一、“十三五”期间科研与服务社会工作状况与基础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科研与服务社会工作秉承“科研兴校、服务地方”宗旨,结合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求,树立“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工作理念,以科研服务能力提升为指引,以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为基础,以项目、平台与基地建设为中心,以成果应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学术治理结构不断完善

以学校章程为统领,完善了科研管理部门职能权责和岗位设置,提高了科研管理规范性和成效性。加强学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完成了《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和委员换届,委员和特邀委员选聘更加遵循教授治学和学术民主的理念与原则。五年来,学术委员会共召开会议20次,审议了涉及科研制度建设、教科研成果奖励、职称评审、课题与项目建设、新专业建设等方面议题,在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执纪监督。

制定了《专利管理办法》、《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修订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学术讲座管理办法》、《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与工作流程,科研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保障了科研管理的规范有序。加强科研管理岗位的执纪监督主体责任,坚决抵制和杜绝在项目评审、经费使用、成果奖励、专利申请、职评服务等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做到警钟长鸣。开展了经费使用自查自纠等专项检查,端正学术风气,严肃学术纪律。

3、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结构明显优化

共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5项,建设经费达383万元,项目结项率和结项质量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较为丰硕,发放成果奖励319余万元。发表论文394多篇(一类1篇;二类3篇;三类及核心以上220篇),出版教材33部。知识产权成果尤为突出,授权专利146件(其中发明14件、实用新型131件、外观设计1件),共签署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协议14项,到账31.3万元。

4、努力搭建科研平台,校企科研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不断完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依托安徽军工集团,共建了智能制造研究所;依托安徽省工业工程设计院,共建了电气与控制设计所;依托昆山联德精密材料(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模具设计研究所;以安徽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为平台,成立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

5、大力促进成果转化,科研服务贡献力显著增强

“十三五”以来,我校共申请专利186项,其中发明23项、实用新型162项,外观设计1项;我校共获授权专利138项,发明8项,实用新型129项,外观设计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适用于汽车的温度控制系统》实施转让,汽车技术学院科研团队为合肥威博尔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电动汽车低速行驶提示音和胎压监测集成系统设计,机械技术学院科研团队为安徽汇泰车轮有限公司完成“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飞溅清除系统研发”项目、为安徽东风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普通铣床数控自动化改造”项目,共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约220万元。

6、积极开拓成人教育与培训业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学校充分挖掘办学潜力,与重庆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扩大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规模,“十三五期间”成人教育招生规模362人。学校积极对接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育训并举,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国家国防教育特色校、安徽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等先后落户学校。在人社、保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在岗、转岗、下岗、晋级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共开展各类培训和鉴定36487人次,五年分别为7621人、7186人、6972人、7338人、7370人,在提升劳动力素质满足军工行业、六安经济发展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科研水平二级学院之间和二级学院内部不平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有待系统培养;缺乏高水平的科研领军人物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缺乏跨学院、跨专业和学科的团队,单打独斗情况普遍;科研成果虽然数量较多,高水平论文和高价值专利少,发明专利占比不高;科研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

2、高水平项目立项率偏低

没有省科技厅科研项目和国家级科研项目,省教育厅项目选题偏重于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程度脱节。人文社科研究与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度不够,工科类科研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研究能力有待开发。

3、校企科研合作有待深化

校企科研合作面向中小企业为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较多,能够推动产业进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大型联合研发项目较少。横向课题与专业建设匹配度需要提升,缺乏高水平的校企科研创新平台。科研研发到账经费总额较低。

4、科研成果转化率相对偏低

专利(尤其是发明)转化率较低,仅为1%。学校缺乏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缺少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及对成果转化和管理有经验的专职人员。创新创业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薄弱,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不足,外在活力受限。

5、科研管理与服务的水平不高

项目管理缺乏融项目评审、经费管理、成果统计与绩效考核于一体的系统平台,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经费管理无法做到对经费使用的动态监控。项目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需要提升,外出调研、培训不够,对于国家科研法规和制度的研究需要加强。学校科研条件有待提升,实验室建设和设备主要满足教学需要,服务科研较弱。

6、继续教育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

学历继续教育整体规模小距离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还有一定差距,非学历继续教育与省内顶尖高校相比尚处于跟跑阶段,继续教育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等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尚不匹配,亟需优化办学结构、提升办学层次,创新培养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做大做强提出了时代要求,职业教育成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1、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的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皆强调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方式。《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简称“双高计划”)和教育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职业教育向高质量、特色化的类型教育转变加快。

2、安徽省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战略。安徽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我省职业教育经过5—10年努力基本完成办学格局、发展方式和培养模式三个重要转变主要办学指标中部领先、达到发达省份平均水平。重点建设2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争取若干所高职院校进入国家“双高计划”。安徽省“十四五”规划则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国家产教融合性城市试点建设,探索双元制和学徒制。

挑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发展要求,促使学校必须“提质量、树品牌”,对学校科研工作提出了系列挑战。

1.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的要求与挑战。《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我国首个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教育评价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完善科研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释放人才创新活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出迫切要求和挑战。

2.省内职业教育竞争压力和挑战。省内各校加大改革力度,纷纷出台鼓励科研的政策,科研政策、人才政策、激励政策相互配套,科研工作日益被重视。某些学校科研实力尤其是成果推广和校企合作非常突出。

3.六安市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职业教育要满足六安市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校科研应密切联系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双赢发展,提升对城市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劳动力素质储备的要求。

4.学校发展对科研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研究提出了很多课题,科研能否实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校发展的目标,对于科研工作形成了来自校内的挑战。

二、“十四五”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文化传承创新的建设理念,使科研与服务社会工作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二)发展思路

始终秉承“科研兴校、服务地方”科研工作宗旨, 树立“激励创新,加强联合,促进转化、服务社会”的工作方针,对照"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两高一本”建设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通过创新科研和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建设,在项目建设、平台建设中深化产学研合作,大力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多举措开展社会培训,奋力提升我校科研与服务社会贡献力,为我校争创国家级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双高校奠定扎实的科研基础。

三、“十四五”科研与服务社会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创新科研管理服务评价体系

结合学校职称评审制度、学校教师职业发展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在科研运行、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形成更具激励效果的科研政策与分类评价制度体系。在科研评价体系基础上,梳理修订《科研奖励办法》、《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现行管理制度,科学制定《教师科研工作量计算考核管理办法》、《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科学制定年度科研工作计划,细化年度科研考核指标,分类下达科研任务,强化科研导向性和约束力。

(二)建设高水平纵向科研项目计划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提升科研能力的主要抓手,加强对青年教师项目申报的指导,严格资金使用、中期检查和验收检查等方面的过程管理、加快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优先立项跨专业、跨院系、校内外联合科研项目课题,大力支持联合申报国家和省级高层次纵向科研课题。力争建设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项,到账经费不断增长,实现立项各级纵向项目75项(年均15项)、建设总经费500万元的目标。

(三)打造多层次科研创新平台计划

瞄准长三角和安徽省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紧密对接六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业态,结合专业发展规划,整合校内创新能力和优质资源,持续深化军民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实训基地等)3个。

(四)深化校企科研合作与服务计划

与皖西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错位发展,做强应用技术服务。面向六安市支柱产业和产业升级,协同开展企业应用技术攻关,争取自科研发类60万,社科咨询服务类20万以上。

(五)推进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计划

不断促进科研成果结构优化,应用性增强,争取发表论文500篇,核心论文10%,三类论文50%;出版专著10部;力争授权专利250件(含软著),发明50件,国际发明专利有突破;积极支持标准编制,力争获批国家标准1件,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2件,申请新品种有突破。积极培养技术经理人,健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体制,建立技术成果孵化转移机制,实现成果转化60项,优秀转化案例2个,争取市级以上科研奖2项(含人文社科)。

(六)健全社会培训体制机制工程

认真落实国家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规定,建立以学校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社会培训工作的院校两级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本科、专科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体系;建立社会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和绩效奖励制度;建立既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培训师资队伍和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服务队伍。

(七)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示范职工培训平台

以服务军民融合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聚焦高精尖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领域,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新建国家级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实现年均培训人次达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八)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建设社区与继续教育平台

与相关应用型高校合作,面向社会搭建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在内,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类型的进阶式继续教育学历提升服务体系,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根据企业职工工作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职业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助力企业职工职业生涯发展;引进成人学历教育管理平台,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加强学历教育的管理,稳定学历函授教育年招生规模;通过开展先进文化、科普知识、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与基层政府共同遴选社区教育活动品牌,不断提升社区教育水准与质量;拓展社区教育内容与形式,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构建全员性、全程性社区教育新格局,助力打造学习型社区。新建示范性继续教育基地、社区教育示范基地、优质继续教育网络课程2个以上。

(九)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依托国家级校企共建信息安全与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积极承担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中高职师资培训项目,主动承接兄弟院校委托开展的各类职教师资培训和干部培训,以提升参培学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升学员职业教育执教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为手段,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建设强有力的培训教师队伍,确保培训效果。

(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村电商培训基地

政、行、校、企等多方联动,汇聚电商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破解新时期农村电商技能人才紧缺的困境,助力乡村战略实施。面向返乡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民间工艺品线上销售,开展电商运营、网店建设、商品营销策划等实用性电商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开店、铺货、美化店铺、销售、推广及售后服务等流程,培养其成为农村电商的“全能手”。

(十一)服务重点人群,建设就业创业培训基地

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积极承担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求学圆梦计划等政府组织的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的培训任务。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建设创业孵化器,对自谋职业和具有创业意向的参训人员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

四、“十四五”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工作保障措施

(一)体制与机制保障

1、推进校院(部)两级科研管理体制建设。把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与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科研两级管理体制,发挥教学单位科研管理主体责任,提高科研管理的质量和实效;建立二级学术委员会,进一步完善学术治理结构。

2、抓好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职能,将“十四五”规划任务与校党政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结合,做好年度科研指标的制定与院部分解,强化目标管理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3、抓好规划执行的检查监督。建立年初、年中、年末科研工作年会制度,听取各单位落实进展情况汇报,及时协商解决执行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结合诊改平台,加强科研动态监控管理,做好任务推进、检查和测评。

(二)制度与文化保障

1、坚持正确的科研理念和思。鼓励教师自觉投身科研创新工作,遵循高职教育规律,遵循高职科研发展规律,引导教师发挥优势专业的引领作用,形成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和科研价值观。

2、持续推进科研制度体系建设。坚持以鼓励创新为主的政策导向,推进教师分类绩效考核;联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岗位聘任、绩效工资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科研、社会服务工作量计酬和奖励制度,强化教师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责任。

3、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优化科研环境,创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教师科研信誉与成果、学术道德的考核,形成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三)队伍与合作保障

1、构建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加大培养和引进学术带头人,努力打造科研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梯队;整合科研力量与资源,提倡科研的交叉与合作,推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2、建立科研人员定期交流制度。积极组织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出国开展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坚持和完善校内学术讲座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

3、探索科研人员定期挂职制度。探索校政行企合作的新形式、新途径,支持教师加强外向型合作与服务,积极选派教师到科研管理部门、科研院所、高校挂职锻炼;选派教师到乡镇担任科研副总或者科研特派员,加强对教师科研与服务能力的培养。

(四)服务与条件保障

1、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政府支持;加强与省内外高职院校的项目合作,为教师科研活动牵线搭桥。拓宽服务面向、提升服务能力。

2、多渠道增加科研投入。逐年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吸引和争取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投入,改善科研基础条件;加强学校公用科研设施的建设,提高科研设备利用率,提高科研成果含金量。

3、提升服务意识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软环境。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教师科研做好制度解读、交流合作、项目申报等信息发布服务;做好项目动态管理、经费报销管理、成果管理平台建设,提高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效率。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梅山中路56号 邮编:23701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