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外围app_欧洲杯冠亚军投注-官网|平台

图片
 首页  部门概况  党建工作  发展规划  依法治校  档案工作  乡村振兴  外事工作  公共下载 
通知公告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发展规划>>正文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2024-07-23 16:17  


“十四五”期间,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依据《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等有关规划和要求,结合汽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处室正确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学院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教科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党的建设工作全面加强。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为推手,以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标杆,以“党建+”品牌项目为载体,将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融入党员需求、融入师生关切,基层党建工作持续规范,汽车检测党支部“党建+”项目“党建引领促发展,竞赛育人新征程”获批验收通过,师生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实现全覆盖。坚决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教治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监督。

2、专业和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十三五”新增1个专业,现开设专业5个,目前专业涵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等三个专业大类3个专业类。专业获批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校级现代学徒制专业1个,校企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三教”改革,学院获批省级精品课程(含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3门、智慧课堂课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教学示范课程4个、线上教学优秀课堂1个、规划教材3门,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1门、智慧课堂课程1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校级)5门。学院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达90%以上。

3、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获批省级教学名师(含线上)1人、教坛新秀(含线上)3人、教学创新团队1个、名师(大师)工作室1个,六安市名师带高徒名师1 人,校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教师在全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5%,校企协同双师队伍持续优化。

4、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得到提升。学院注重加强与企业合作,加大与长期稳定合作企业的合作深度。在巩固和稳定已有的16家示范和41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形式,生产性实训占比达80%以上,进一步满足了学生企业岗位技能实训要求,提升了专业整体实习实训水平。

5、科研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用平台取得重大突破,教师获省教学研究项目3项,其中重点1项、一般2项;省级科研项目(课题)重点5项;教师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新型实用专利12项、外观设计 1项;承担横向课题2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项。学院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累计开展社会培训与鉴定2560人次,实现社会服务收入近30万元。

6、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学生在全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奖6项,其中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3个;参加省级及以上学科技能竞赛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全国机械行业竞赛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参赛项目数及获奖数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升学率达10.6%、就业率达97.89%、省内就业率88.19%、专业对口率67.22%、满意率100%。2019届学生毕业证发放率 90.12%,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证发放率92.83%,按期合格毕业率较上一年提高2.71%,再次刷新上年记录。积极推进本科职业教育,与皖西学院合作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教育,办学层次再上新台阶。

(二)存在的不足

“十三五”期间,学院各项工作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在专业建设中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够强,实训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专业特色不鲜明,国家级标志性成果未有突破,学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等,未来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十大新兴产业“十四五”学校明确提出“两高一本”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晰了“立足行业、面向区域、校企联动、特色发展”的办学定位。在此时空背景下,学院“十四五”发展有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十分宝贵的平台环境,如何适应新形势推动学院的健康发展因而也成为现实挑战。

1、面临的机遇。一是围绕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要求,服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需求前景广阔。《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均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汽车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将带动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这是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非常难得的机遇。二是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学院与皖西学院已合作开办“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教育,“十四五”学校明确提出“两高一本”的发展目标,加快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贯通中、高、本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大有可为。

2、面临的挑战。一是紧跟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挑战。当前,汽车产业正发生百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四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岗位不断崔生,对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也不断变化,学院专业如何紧跟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对接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定位、更新课程内容、完成师资培养、建设硬件设施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二是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资源存在短板。学院“十三五”办学资源虽得到有效改善,但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高层次人才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水平论文、高级别项目、高产出成果转化项目急需突破,科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有待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实验实训室建设需加大投入。

三、“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等有关规划和要求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和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打造鲜明的专业特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展思路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两高一本”总体要求,围绕服务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要求,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对接安徽新兴产业,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深化“三教”改革,打造精品教学资源;坚持五育并举,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内培外引培优扶强,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彰显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两高一本”发展目标,紧密对接我省“三地一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能力,高质量完成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重点专业建设任务;聚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建成省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水平高职专业群;贯通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扩大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办学规模,力争开办职业教育汽车工程技术本科专业,为学校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夯实基础。

2、具体目标:

1)办学层次和规模。贯通中、高、本人才培养体系,以高职专科为主,扩大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办学规模,积极培育职业教育汽车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形成高职、职本一体化办学格局。全日制专科生1200人左右、本科生150人左右。

2)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决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新增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个以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个以上、课程思政研究项目2个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个。

3)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优化专业群布局结构,改造升级传统汽车类专业,新增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3个专业,专业设置稳定在8个左右。重点打造省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高水平高职专业群,联合开办专升本专业1个,力争自办本科专业1个。持续深化“三教改革”,争创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个。

4)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深化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1+X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试点,培养产业亟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15项以上,国赛获奖3项以上。毕业生升学率达15%以上、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5%以上、创业率达3%以上。

5)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坚持“四有”标准,加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内培外引8位以上有影响的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专任教师数达到30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争创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个;力争在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有突破。

6)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携手国内知名、省内领军企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技术创新中心各1个,50%以上专业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7)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围绕服务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军民融合发展、革命老区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等,聚焦高精尖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与推广、企业改造升级与新产品研发等领域,搭建科技服务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新增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等1个以上,申请省级自然科学研究课题3项以上,实现技术服务与培训到帐额年均达到10万元,社会培训人数达到在校生数的2倍以上。

8)提升学院管理服务水平。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健全业务工作流程,开展制度跟踪问效,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抓手,推进治理能力建设。发挥学院教代会、学代会、专业建设理事会等作用,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绩效分配制度改革等,增值发展动能,释放发展活力。

四、主要建设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坚决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一是坚决落实党委、行政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深入推进依法、民主、科学决策,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能力。二是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教治学,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争先创优,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一是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党建统领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二是持续深化“党建+”项目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事业发展能力。三是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和“党建领航计划”建设,切实发挥示范作用,高质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3、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系列活动。新增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2个以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1个以上、课程思政研究项目2个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1个。

(二)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1、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服务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要求,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需求,建立专业设置精准对接行业产业布局、专业精准融入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精准指导专业建设、专业标准精准对接岗位标准的“四精贯通”动态调整联动机制,以提升产业链或岗位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2、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整合专业资源,紧密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对传统汽车类专业进行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升级改造,新增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3个专业,破除内部壁垒,发挥专业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和省级特色优势专业为核心,着力做优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稳步发展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智能技术等专业。

3、建立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成立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实施专业群建设带头人负责制,整合专业群资源,促使群内各专业优势互补、互联互通,优化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深化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引入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和用人评价,确保专业群建设紧密对接产业发展。

(三)全面对接安徽新兴产业,打造省域高水平专业群

1、对接安徽新兴产业,打造紧缺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群。主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亟需的紧缺人才培养高水平专业群,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2、对标对表多措并举,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内涵建设。一是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同研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围绕强化基础、专业融合、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拓展等方面,以课程模块化方式,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三是主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校企共建开放共享实践教学基地;四是深化“三教”改革,提升教师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促进专业群教学团队转型为教学科研并重,实现团队混编,技术平台共建共享;五是开展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3、贯通职教培养体系,积极申办职教本科专业。一是加强与皖西学院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集中优势资源围绕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开展系统研究和实践,扩大汽车服务工程专升本专业办学规模,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办学能力。二是对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尽快补齐教师队伍、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等短板弱项,积极申办汽车工程技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实现本科在校生规模150人以上。

(四)深化教材教法改革,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1、对接产业开发课程。对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紧盯汽车关键技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领域技术前沿,携手国内知名、省内领军企业,校企共同开发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亟需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资源和新教材。

2、落实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按照学校课程建设标准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建设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5本以上、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职业教育规划教材5项以上,力争新增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个。

(五)德技并修,五育并举,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1、坚持五育并举,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建设,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按照“以学生为本、校企双主体融合、分类培养”的育人思路,从学院、专业群、专业三个层面,创新构建“双主体(校企协同育人)、全过程(人才培养各环节)、五融合(生产任务与教学任务融合、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融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坚持“学生中心、德技并修、校企双育、工学结合”,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将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接轨,学生证书获取率达到100%;扩大学徒制试点范围,对接行业、企业、岗位规范,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优化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坚持育训结合,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拓展学生的就业创业本领,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3、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德技并修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实施技能大师、大国工匠进课堂。引入企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员,设立“技能大师、能工巧匠”工作室,为技术研修、技术创新、教学改革等提供交流平台。以技能大师为项目(工种)带头人,组建技术技能创新团队。落实“院、校、省、国家”四级技能大赛机制,实现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15项以上,国赛获奖3项以上。毕业生升学率达15%以上、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专业对口率达75%以上、创业率达3%以上。

4、坚持因材施教,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深入开展学分银行,将在线学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学习成果转化成相应的学分。积极响应国家“百万”扩招,根据生源多元化实际状况,面对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不同群体,按照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满足不同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

(六)内培外引培优扶强,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大兴学习师德楷模之风,大兴学习工匠精神之风,教育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道德标杆,坚定职业信仰,牢记育人使命。

2、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实行专任教师下企业全员轮训制度,每年至少选派5名专任教师进入企业参加岗位实践,其他教师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年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超过1个月;推行校企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青年教师安排企业导师,提升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职业技能考试,特别是参加1+X证书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技能水平。确保讲师及以上职称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

3、实施教职工能力提升培训计划。落实《新进职工入职培养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发挥好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机制,落实培训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国内外访学、省培、国培、师德师风培训及信息化教学等专项培训。鼓励在岗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

4、实施名师团队培育计划。以校省级教学名师遴选培养为基础,通过实施技术技能培训、教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推广、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等支持计划,着力提高教学名师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新增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各1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个,力争在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有突破。

5、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落实学校专业带头人选聘考评制度,每个专业选聘1-2名带头人,带头人均由学校和个人共同制订培养计划,由校院两级督促培养对象按计划完成任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理论+实践等多种方式,为专业头人的培养提供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国内外培训研修机会。培养行业有权威、国内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1-2人。

6、加大教师引进工作力度。落实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加大教师引进力度,吸引一批双一流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国内优秀博士研究生和企业技术技能大师来校工作,实现十四五末专任教师总量达到30人,专任教师硕士学位比例超过70%,力争博士学位教师引进有突破。

(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合作办学水平

1、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产业学院。积极融入安徽“三地一区”和六安“一区四地一屏障”建设,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高精尖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和技术创新中心,实现人力资源、场地设施共建共享。解决技术难题2-3项,科研成果转化3-4项。加强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实践场所企业化、职场化升级改造。

2、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建立校企互利共赢机制,通过学院与企业、专业群与企业、专业与企业等多层次开展深度合作,与行业领先企业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校企合作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实现50%以上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八)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1、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服务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和安徽“三地一区”建设要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安徽新兴产业高精尖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领域,携手国内知名、省内领军企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实现年均培训人次达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

2、深化区域和行业合作,搭建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强化“产学研”平台建设,以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汽车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瞄准行业和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搭建科技服务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等1个以上,省级自然科学课题3项以上,实现技术服务与培训到账经费达10万元以上。

(九)优化内部治理,提升学院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落实校院两级管理,健全业务工作流程,开展制度跟踪问效,提高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抓手,推进治理能力建设。二是发挥学院教代会、学代会、专业建设理事会等作用,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等,增值发展动能,释放发展活力。

五、保障措施

汽车技术学院发展规划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全院上下应在深入学习学校事业规划及学校专业建设等专项规划文件的基础上,坚持任务导向,以目标管理为杠杆,内外结合,全员参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一)成立组织,全员参与

为切实把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院成立“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工作领导组,负责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与统筹协调。对照任务明确责任人、时间节点、年度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等,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

(二)依托诊改,制度保障

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为抓手,将规划中各项工作和任务进行分类与整合,形成一个个任务进行布置落实。完善管理与考核制度,以制度约束促进工作推进。

(三)统筹资源,经费优先

以规划为导向,统筹全院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的配置,结合学院承担的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等重点项目,申请建设经费,细化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梅山中路56号 邮编:237011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